西藏喇嘛的“考博”之路

不同流派和寺庙对格西学位的划分不尽相同。以最具代表性的格鲁派学位为例,格西被划分为四个等级。
图片来源:腾讯视频
第一等是“拉然巴”格西。这是藏传佛教格西中的最高学位。获得这个学位的喇嘛,需要通过4次辩经考试。在拉萨的大法会期间通过三大寺(甘丹寺、哲蚌寺和色拉寺)高僧提出的佛学疑难问题的答辩,得到认可。
第二等是“错然巴”格西,考僧要通过拉萨小昭寺举行的大法会,并在拉萨三大寺众高僧前答辩佛教经律论取胜,才能获得这一学位。
第三等和第四等分别是“林赛”格西和“多然巴”格西。“林赛”格西需要通过三大寺中任意一个的佛教经论答辩。“多然巴”格西则相对简单,具有认定资格的各大寺院均可以授予喇嘛此学位。
除了以上不同的格西学位,还有一种更为难得的学位,拓然巴。与格西学位有所不同,拓然巴学位是面向西藏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。
选取不同教派,不同寺庙的品德高尚,学识优异者,经过全面系统的培养和严格的选拔和层层考核,最终才能够取得拓然巴学位。
对于喇嘛来讲,拓然巴是最高的学位。相当于今天的“博士”。通过艰苦的学习成为拓然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。
不论是格西学位还是拓然巴学位,想要获得都需要通过考核,越高的学位考核也就越为严格。在藏传佛教中,有一种特殊的考核方式,辩经。
辩经是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,对学习的佛法教义进行辩论。对每一个命题和理论观点打破沙锅问到底,达到细致入微的理解。
图片来源:辨经组照 (二等奖 郑永胜)
对于这个词,你或许感到陌生。但你一定在有关西藏的纪录片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。
图片来源:辨经组照 (二等奖 郑永胜)
一只手高高抬起,挂着佛珠的手伸向前方。手落下,击掌而鸣,藏传佛教的智慧就在击掌声和佛珠的抖动中代代传承,不断发扬。
图片来源:辨经组照 (二等奖 郑永胜)
辩经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喇嘛们日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辩经分为“对辩”和“立宗辩”。对辩可以理解成两个人一对一的辩论,一人提问一人作答。
图片来源:辨经组照 (二等奖 郑永胜)
立宗辩则是一对多的辩论,立宗人表达自己的看法,再由多人来进行辩驳。立宗人要一一对应他人的质疑,对答如流,方能通过考验。
辩经有一位诘难者,通常由寺庙中博学多识的喇嘛担任。辩经过程中诘难者提出问题,并击掌,称为击掌问难。
图片来源:CCTV-9 纪录片《西藏时光》
为什么提问的同时要伴随着击掌呢?
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
一是表达对佛祖的尊敬,清脆的击掌声提醒辩经者集中注意力,赶紧回答问题;
二是在气势上震慑住对方,如若对方被震慑住,迟迟不能答,便会遭到围观喇嘛的哄笑;如若镇定自若、对答如流,便会获得大家的赞赏和认可。
即便你不懂藏语的含义,在看到辩经的宏大场面时,也会被深深的吸引。喇嘛们此起彼伏的动作和击掌声,他们全情投入面红耳赤的思维交锋,让辩经散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。
图片来源:腾讯视频
研读佛法,击掌问难,这是一场漫长艰苦的修行。西藏的喇嘛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参悟佛理,一步步走近神明。
参考资料:
米广弘《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及辩经考试制度》
本文系“乔穆朗宗”原创稿件
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